第一二一章:天子守国门的原意(求票、求收藏)_崇祯本纪
七猫小说网 > 崇祯本纪 > 第一二一章:天子守国门的原意(求票、求收藏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二一章:天子守国门的原意(求票、求收藏)

  全本崇祯本纪!

  在安排遵化为喜峰口准备的各项支援事宜时,朱由检觉得他发现了大明“天子守国门”的真正含义。

  永乐大帝朱棣真不愧大帝的称号。

  他的眼界雄心绝不是常人所能比的。朱由检为他的发现,激动的心砰砰乱跳。

  什么“天子守国门”,永乐大帝应该从没想过“守”这个字!在永乐大帝心中应该是“天子镇国门”吧?

  常年驻守北疆的永乐大帝,执意将京城迁至北方,并不是怕那所谓的建文余党。他也许只是不想让那江南烟雨,腐蚀了他的大明雄心吧?

  永乐大帝迁都,更大的意义是为了建立一个向北进攻的完备基地。

  只要有京城在,面对北方的威胁,大明最精锐的京营就能随时准备出塞。

  有京城在,大明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进攻的准备,随时可以对北方草原发起有效的攻击。

  长城,在永乐大帝眼中,那也不是用来防御的建筑,那只是大明向北方敌人,发起进攻的更前进基地。

  从这个方面想,京城防御上的缺陷就完全不存在了。永乐时代,什么敌人能顶住大明的攻击,转而进攻大明的京城呢?

  没能彻底征服草原的朱棣,大概希望他的子孙后代,能彻底的解决北方的安全问题,靠进攻将边疆扩展到草原以外,使京城获得真正的战略安全。

  朱棣可能害怕他的后代子孙,会在深宫妇人中忘记了边疆的安危,他用近在咫尺的边疆提醒他的后世子孙。

  卧榻之旁,岂容他人鼾睡!

  可惜,后世子孙的不肖,把京城这好好地进攻基地,愣给扭成了防御基地。从这一点上来说,不能不说是文臣误国啊。

  朱由检对自己的这个新发现真是感到痛心疾首。

  遥想永乐时代,大明的陆军打遍四方无敌手;大明海军更是全世界第一的远洋海军。

  能把万人的军队,投递到万里海疆之外,那是多么强大的海军!

  这个数据直到前世的鸦片战争时期,那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都还无法做到。

  永乐时代,多么雄伟辉煌的时代。

  可惜、可惜。

  永乐大帝在大明文人的笔下,留下的重点却是他诛方孝孺十族的残暴和穷兵黩武的四字点评。

  永乐大帝征服四海的伟大功绩,还不如麾下文人修撰的一部《永乐大典》。

  这就是大明所谓以文制武的传统。

  遥想永乐时代,大明是以文制武吗?

  到了弘治朝,刘大夏的一把大火,更把永乐时代的所有辉煌烧的一干二净,大火中也把大明的进攻战略彻底毁弃。

  从这点上,说刘大夏为华夏的千古罪人,一点都不为过。

  当然,刘大夏也只是大明文臣的一个代表,单只一个刘大夏是绝做不到这一步的。

  大明从弘治时起,大明的文臣们,就一步一步把大明的天子囚禁起来。

  京城也由进攻基地,逐步蜕变成为一个巨大的囚笼。昔日大明的无敌雄师也蜕变成为只能摆样子吓人的京城狱卒。

  可悲啊,可悲!

  朱由检心中说不出的难受,这就是文人的大明。

  看着大明那份写意的地图,朱由检只觉得有股火在他心头不停的焚烧。

  沿遵化、喜峰口到草原,即便在这份写意的地图上,也仍然是一条用兵的上好道路。

  大明朝廷不做,那就由孤来做吧!

  郑平边走边细心的为面前的张狗娃,调整一下身上的背带。

  虽然手上在为减轻少年的负累调整,可郑平心中暗自高兴。

  “新人这下都吃到足够的苦头了吧?”

  新人?

  郑平面前的少年,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新人了。

  这些少年都是出自颜神镇庄园的少年队,他们相较郑平虽然算新人,可接受训练也都超过了三个月。

  按信王府的学习习惯,这些少年们也到了出师的时候。

  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。

  在训练中,郑平总觉得这些少年的举动有些别扭。

  虽然新人的基本训练都已完成,可这些新人在细节上做的,似乎总有些不太到位。比他们信王府出来的老人,好像还有不小的差距。但真要要求起来,却似乎又没什么区别。

  直到这次少年们从青州颜神镇前往遵化,郑平才发现他的感觉并没有出错,新人确实比信王府出来的老人小毛病多了很多。

  队伍一开始走时一切还好。可随着时间和路程的延长,新人训练中看不出来的小毛病全都暴露出来了。

  绑腿绑的不够紧,背包打的过松或过紧,甚至吃饭、睡觉、上厕所都暴露出各种毛病。

  是训练要求的不够严格吗?

  不是。

  郑平感觉他当时对牛金星(牛二)也是同样的要求,牛金星就做的很好。

  是因为训练的人太多,教官照顾不过来吗?

  也不是。

  信王府后来训练新入少年时,教官与队员也是1对5的比例。

  那到底毛病出在哪儿?

  郑平很困惑。

  长途行军本就十分艰苦,此次少年队又不像从京城去颜神镇时有车代步。此次,无论新老少年,都吃到了不少的苦头。其中新人们因为细节上的小毛病,让他们更是吃足了苦头。

 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跋涉,遵化终于快到了。

  想想一路走来的艰辛,郑平就十分的感慨:果然是读万卷书,还需要走万里路啊。

  郑平发现所有训练的成果,不论好的、坏的都在这次行军中体现了出来。经过此次行军,他对信王发下的训练大纲体会的更深了。

  看着少年们身上统一的装备和一致的行军打扮,郑平突然冒出一个不敬的念头:“信王殿下走过万里路吗?”

  信王殿下应该没走过吧?

  可信王教的东西怎么会如此切合实际呢?

  最关键的是,信王殿下传下的大纲,据郑平所知,大明军队中从未有过此种训练方法。

  信王从哪里学到的?

  郑平百思不得其解。

  信王的学识莫非是天授?

  心跳的突然加快了几拍,郑平不敢在继续想下去。他大声的喊道:“张狗娃,这次吃到苦头了吧?叫你动作练得不标准。”

  “呵呵。”张狗娃也不回话,只憨憨的笑笑了事。

  看张狗娃憨憨的笑容,郑平一阵头疼。

  张狗娃这种表现才是最麻烦的。他看似听话,你说什么他都听,可不管你怎么教,他都好像欠缺了一点。

  “要是牛二在就好了。”郑平现在无比的怀念,信王府那个看似憨厚实则狡猾的牛金星(牛二)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imao5.cc。七猫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imao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