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九章 少年郑国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
七猫小说网 >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> 第六十九章 少年郑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十九章 少年郑国

  二人尚未踏入官驿,两个人争辩的声音便清晰传来。

  “在山下开沟能起什么作用,引水渠的渠口太低,只能灌溉少量土地。管子有云,高其上,领瓴之。这是建渠的基本常识,枉你还是国府派来的水工,我看也不怎么样嘛。”声音犹带着些稚嫩,其中带着的傲气却丝毫不掩。

  “你这黄毛小儿,懂什么!”略带着恼怒的中年男子声音也毫不示弱:“你只知道渠首要高,可怎么个高法,难不成你要凿开这东岭?”

  一名妇人站在柜台后面,满是无奈地斥道:“国儿,说你多少次了,怎么能这样对客人说话,一会儿你父亲回来要是知道了,又要受皮肉之苦。”一瞅到杨华二人,连忙迎了过来:“二位可是要在此歇脚,不知是公差还是私游?”

  杨华扶着苌弘下马,一边将缰绳交给出来的伙计,随口应道:“天子星官,去魏赴会。”一边却忍不住好奇地向里面张望。

  他之前正嫌韩国的水利设施毫无出彩之处,没想到在这里竟然就碰上了国府派遣的水工,有了之前铁匠的惊艳,不由让他对这个时代兴修水利的“专业人士”更为好奇。

  或许是对父亲有所畏惧,少年的声音低了下去,却并不服输,嘀咕着:“我又没说错什么,他这样建渠本来就不对。”听到杨华回应之后眼睛一亮,直奔杨华身前,一点也不怕生,瞪大眼睛问:“你就是天子星官吗?”

  杨华一边点头,一边好奇的打量这名敢与国府派出的水工争辩的少年。

  这名少年比杨华的弟弟林还要小一两岁,但身子却要壮实的多,显然是受到生活条件不同的影响。穿着倒也朴素,但干净整洁,手里握着一根尺许长的竹棍,满脸兴奋。

  “那你一定懂很多了,可知水利?”不要说普通庶民,就是贵族乃至各国诸侯对星官也是极为礼敬,这名少年虽然还算有点见识,却也毫不例外。

  杨华毕竟是个半吊子的业余人员,在专业水工面前哪敢托大,向里面坐着的中年男子略略致意,极是谦虚地回道:“略懂,略懂。”

  听说杨华是星官,那名水工也慌忙起身回礼:“水工韩河。”周地虽然没落,但对很多庶民来说仍有着一定的影响力,更何况星官拥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。

  “明堂星华,这是在下老师苌弘大夫。”见别人对自己以礼相待,杨华自然也不能少了礼数。

  一听说苌弘是大夫,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贵族标志,韩河的态度就更加恭敬起来。

  虽然目前在韩国的贵族日子过得战战兢兢,却仍不是普通庶民可以比拟的,上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影响仍然扎根于人心。

  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,苌弘的态度就极为随意了,略一点头之后便就近寻了张几案坐了下来。今天的路赶得不多,可长时间坐在马上仍然让他感觉疲累不堪,端起女人送来的茶水便举袖而饮。

  少年眼睛骨碌转了一圈,也学着杨华他们的样子,双手一揖道:“小子郑国,嗯,长大以后也要成为一名水工,而且肯定比他强。”

  杨华端着陶碗的手一抖,这个名字怎么有些耳熟?

  没有办法,他的历史背得着实不怎么样,除了对那些光彩熠熠的“子”们还算有些了解,他所知道的人就实在太少了。

  基于之前的经验,能够让只拥有可怜的历史知识的自己也感到耳熟的名字,绝对会是一个留名史册的人物。当下不由对这名少年生起了极大的兴趣,摸着他的头夸奖道:“有志向,我看好你!”

  韩河脸色有些尴尬,杨华这样说岂不就是认同郑国对自己的看法了么,随即有些不服道:“水工是那么好当的吗?你那些东西,只能想想罢了,我还想把大河拦起来浇灌两岸的土地呢?做得到吗?说,谁又不会,关键是要如何去实施。”

  知道郑国会是一个留名史册的大人物,虽然一时还没想起到底是因何而留名,而且对他来说把大河拦起来似乎也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,杨华便毫不厚道地在二人的争辩中选边站队了:“想象力可是非常重要的,郑国,你到底有些什么新奇的想法,说来听听?”

  见杨华连郑国的想法都不知道便明显拉偏架,韩河白了他一眼,气乎乎地坐了下来。

  郑国当然也感受到了杨华的“善意”,立即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。别看他年纪小,可说起话来极具条理性,各种设想的分析头头是道。

  听了一会儿,杨华这才知道二人争辩之由。

  申不害主持韩国国政以来,对农业极为重视,除了杨华之前所了解到的那些,当然也少不了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的水利建设。

  如同之前的冶铁国有化一样,在铁血手段的威压之下,胆敢反抗的自然免不了无情屠戮,其他被逼顺从的韩国贵族手中的各类人才也几乎被他搜罗一空,全部进行统一管理分配,水利人才当然也不例外。杨华之前看到的那些简陋的水利状况并不能代表整个韩国的面貌,涧河盆地虽然适于耕种,但面积却实在太小,容纳数万农夫已经快到极限了。

  对于拥有超过三百万人口的韩国来说,远远不能算是重要的粮食产区。水工这样的技术人才与铁匠相比就实在太少了,理所当然便集中在韩国最重要的两大农业中心:新郑平原和上党高地。

 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,韩河此来甚至并不是要在涧河盆地主持兴修水利,只不过是考查一下这些“边远”地区的情况,让国府能够心中有数罢了。

  当然,若是数年后其他地方的水利修建开始完善,能够抽得出足够的人力物力,也不排除会照顾到这些边角地块。

  一听到韩河国府派出的水工,郑国自然便与其攀谈起来。郑国的父亲是一名铁匠,原本隶属于一名贵族,被申不害“国有化”之后,头一年便被考核为中等铁匠,随即便派遣到渑池主管一个工坊的冶铁事宜。

  由于与本地主官是故交,他便将妻儿安置在官驿之中,一来可以离开工匠区图个清静,二来也算多了一份收入。

  虽是工匠的儿子,可郑国却丝毫没有子承父业的觉悟,反而对兴修水利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
  除了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书籍之外,他更热衷于溯水而上实地考查水流的具体情况,搬到渑池不到一年,整个涧河盆地的沟河山溪便已了如指掌。

  韩河的任务本来就只考查,来此也不过一两天,对涧河盆地的水利兴建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成熟的方案,只不过不想输给一个少年,这才勉强应付。

  可如此一来,郑国就更看不起他了,毫不留情地指责其方案的种种漏洞,各不相让之下争论便无可避免了。

  听了郑国讲述自己的治理方案,杨华不由大为惊奇:郑国竟然想开山筑渠,将引水渠沿山势铺排开来,使整个盆地都得到灌溉。

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杨华在村里修建的灌溉系统与郑国的想法不谋而合,可那毕竟是小打小闹,工程量并不大,很多地方还因地置宜的以竹管代替,至于开山建渠那不知道是多久以后的事了。

  此时各国虽然也在大力兴修水利,不过限于技术条件的制约,无不是以挖土成渠再夯土坚实为主,即使偶有需要开山凿渠也是非常小的规模。

  若要将大部分引水渠都建在山间,那将是一个难以想像的庞大工程,难怪韩河会认为其异想天开。

  当然,以郑国这种方法开凿的水利工程无疑有着非常显著的优点。

  以石料为主的沟渠不惧水流冲刷,即使上百年都无需进行大规模的修缮;理论上来说,沟渠的地势越高,可灌溉的面积当然就越广,渠首对河流下切的抵抗能力也会更强。

  夯土的沟渠就不行了,不管怎么夯实,只要水一泡,用不了多久就会松软垮塌,几乎每一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修补。富庶如齐国那样,每年仍要为维护黄河大堤头疼不已。

  听完郑国的讲述,杨华倒不知道如何评判了,两边的优劣都极为明显:郑国的想法效果极佳,但投入太大;韩河的想法效果自然差了不止一筹,却最易实现,也是当前最为通行的做法。

  比较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,郑国却是满不在乎,信心满满地说:“建个小泥沟有什么意思?要建就要建全天下规模最大、使用最久的水利工程。大丈夫,当为人所不能方不负此生。”

  韩河冷哼一声,负气而去。杨华却是兴趣不减,丝毫不嫌弃对方只是少年,更对其志向之远大心生敬意,一本正经地与其探讨起来:“开山凿石是个好主意,可是工程太大,若是遇到难以绕过的山间巨石该如何是好?”

  郑国努力作出一脸老成的样子:“先期的勘踏就得选好最优线路,若是实在避不开,我还有一法。”

  “有何办法?”杨华极是好奇,这个时代没有他熟悉的大型机械,甚至连他陌生的火药也没出现,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竟然难不倒年纪小小的郑国。

  “先以大火焚之,再浇以凉水。”郑国自然而然地回道,还真把杨华当作了一个可堪交流的对象。

  杨华闻言一噎,这不就是简单的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么,还真别说,连他一时也没想到这么个简单可行的办法。“这个方法是谁教你的?”实在不甘心智商竟被一个少年盖过,杨华追问道。

  郑国扁了扁嘴,不以为然地道:“儿时玩耍偶得罢了,还用人教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imao5.cc。七猫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imao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